發現免疫系統「守衛」調節性T細胞 為癌症及自體免疫疾病治療闢新徑
2025諾貝爾醫學獎在台灣時間今天(6日)下午5時30分揭曉,由美國學者布朗柯(Mary E. Brunkow)和藍斯德爾(Fred Ramsdell)以及日本免疫學家坂口志文(Shimon Sakaguchi)共享殊榮,以表彰他們在周邊免疫耐受性(peripheral immune tolerance)方面的發現。諾貝爾獎是全球指標性獎項,根據瑞典炸藥發明人諾貝爾留下的遺囑而創立,自1901年開始頒發,至今邁入第124周年。
諾貝爾醫學獎頒獎機構說明,布朗柯、藍斯德爾和坂口志文獲此殊榮,是因為他們在周邊免疫耐受機制具有開創性發現,他們確認免疫系統的「守衛」調節性T細胞(Regulatory T cells)的存在,它們能防止免疫細胞攻擊自身組織。
2025年諾貝爾醫學獎委員會主席康培(Olle Kämpe)表示:「他們的發現對我們理解免疫系統如何運作,以及為何並非每個人都會罹患嚴重自體免疫疾病,具有決定性影響。」
坂口志文在1995年的第一個重大發現,挑戰了當時的主流觀點。當時許多研究人員認為,免疫耐受(immune tolerance)的形成僅是透過胸腺中潛在有害免疫細胞被清除,這個過程稱為中樞耐受(central tolerance)。
坂口志文證明免疫系統比想像中更複雜,並發現一種人們先前不知道的免疫細胞,它們能保護身體免於自體免疫疾病。
布朗柯和藍斯德爾於2001年的重大發現則提出解釋,為何特定小鼠品系(mouse strain)容易罹患自體免疫疾病。
他們發現這些老鼠的基因中存在一種突變,並將此基因命名為Foxp3。他們還證明人類的對應基因發生突變,會導致嚴重自體免疫疾病IPEX症候群。
兩年後,坂口志文把他們的發現串連起來,證明Foxp3基因掌控他在1995年所發現細胞的生成。這些細胞現在稱為「調節性T細胞」,能監控其他免疫細胞,確保免疫系統對自身組織保持耐受。
他們的發現開啟了「周邊耐受」(peripheral tolerance)研究領域,為這個新的研究領域奠定基礎,促進癌症及自體免疫疾病的醫療發展,也有望提升器官移植成功率,目前其中數項治療方法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。
布朗柯是美國西雅圖系統生物研究所(Institute for Systems Biology)的高階專案經理,藍斯德爾在美國舊金山臨床階段生物科技公司Sonoma Biotherapeutics擔任科學顧問,坂口志文則是日本大阪大學免疫學前沿研究中心的特任教授。
今年首個諾貝爾獎項醫學獎6日在瑞典公布,接著將於7日宣布物理獎,8日揭曉化學獎,9日公布文學獎;備受矚目的諾貝爾和平獎是唯一在挪威奧斯陸(Oslo)頒發的獎項,將於10日揭曉;經濟學獎則將於13日公布。
今年諾貝爾各獎項獎金為1100萬瑞典克朗(約新台幣3576萬元)。若有數名得獎者共享獎項,他們將分享獎金。
諾貝爾最初立下的遺囑中,所提及的獎項,僅有物理學、化學、和平、生理學或醫學、文學等五大獎項。大家耳熟能詳的諾貝爾經濟學獎,則是瑞典中央銀行1968年為紀念諾貝爾而出資增設,通稱為「諾貝爾經濟學獎」。自1969年起,諾貝爾經濟學獎與五大獎項同時頒發,從提名、遴選到頒發過程,都比照其他獎項,獎勵傑出的經濟學家。
責任主編:于維寧
取自: Yahoo(即時新聞)諾貝爾醫學獎揭曉 美日3學者研究人體免疫系統獲表彰